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亮点聚焦 >  维胜话陇原(五十)——脚户偷来二郎庙
维胜话陇原(五十)——脚户偷来二郎庙

维胜话陇原(五十)——脚户偷来二郎庙

科普新天地 2021-09-14


《王维胜话陇原》第五十篇

脚户偷来二郎庙

王维胜

我们知道,李白曾写过一首诗,诗名叫《蜀道难》,开头便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河州的脚户跑四川,走的路常常是飞鸟能过的小道,险峻的天梯栈道,头顶是高耸的山巅,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这些还不算什么,翻山穿林,还会碰到虎狼猛兽,绿林大盗,每走一趟四川,就好像走了一趟鬼门关,但是脚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要生存,要过日子,这危险的路还得走

古时候人们都讲迷信,为了不出事,脚户们下了四川,第一件事就是到都江堰岷江东侧的玉垒山下的二王庙,给二郎爷烧香拜佛。

说来真怪,每次拜了二郎爷,脚户一路平平安安。

时间一长,二郎爷的名气在脚户中间传开了。我们知道,脚户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多。除了跑四川的脚户,还有跑藏区,跑陕西,跑新疆的脚户,这些人商量,二郎爷灵验,可是我们去不了四川,不能上香,能不能把二郎爷的塑身请到河州,让我们也拜二郎爷,求他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这当然不行,四川人不答应呀!那怎么办?有人想出了个歪点子,明不成我们暗来,偷!脚户们公推韩集王家湾的脚户去四川灌县,白天赴二王庙察看地形,并向二郎祷告心愿,深夜偷偷背走二郎的木雕神像,来到龙首山,修建二郎庙,香火日益兴盛,汉、藏群众信仰者越来越多,并把龙首山称为大庙山。

为什么二郎爷在民间名气这么大,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为什么二王庙还有这么多人去顶礼膜拜,这要从李冰父子治水讲起,从一座大坝讲起。

2008512日,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在天府之国四川突然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一场特大的地震发生了,这就是汶川大地震。在距离震中不到20公里的都江堰市,一刹那间,整座城市房屋倒的倒,塌的塌,没倒塌的摇摇欲坠。这时候大伙儿不约而同想到城边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四川几千万老百姓要靠它喝水,上千万亩农田要靠它浇灌。若都江堰出事,四川肯定出大事。大家的心绷紧了,跑向都江堰。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无损,仅开裂一点缝,丝毫不影响它的功能和健康。

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经受住了时间和地震的双重考验。

都江堰地处四川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就是地震最为严重的地区。从都江堰建成到现在的两千多年间,这一带共发生了167级以上的大地震,都江堰都逃过了劫难,挺过来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打算轰炸都江堰。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迟迟没有投降,就是因为有天府之国四川这么一个大后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撑,而四川又全靠都江堰。因此日军认为只要炸了都江堰大坝,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日本飞机很快就飞到了都江堰的上空,他们盘旋了很多圈,傻眼了,这大坝在哪儿呢?找不到啊,怎么投弹呢,最后飞机又盘旋了几圈,在宽阔的岷江上扔下了几颗炸弹,溅起了几朵白色的浪花,回去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毫发无损。

都江堰没有坝。它没坝,飞机怎么炸啊?

都江堰为什么没有大坝?世界上,在两千多年前修建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早已踪迹难寻,为什么只有它还在造福人类?都江堰神秘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它虽然两千多岁了,而且现在正值壮年。都江堰创造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估计没有人能够给它算得清楚。而无坝引水,更是千秋佳话。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的水利工程往往都有大坝,特别是现代的水利工程。远的有埃及的阿斯旺大坝、美国的胡佛大坝、我国的葛洲坝、二滩大坝、三峡大坝,近的有我们州的刘家峡大坝,盐锅峡大坝,炳灵大坝。

但是,都江堰不一样,它没有大坝。

都江堰没有采用建坝的方式,也就是用“堵”的办法,把岷江水拦腰截断,建造这么一个大坝,而是采取一个什么方式呢?就是“疏导”的方式,特别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在两千多年前,就解决了泥沙淤积这一个难题,直到现在都值得我们借鉴。

泥沙淤积、大坝的垮塌给大家造成的损失是毁灭性的。你比如说美国吧,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全国发生的垮坝事件,七十多起。坝垮了,水没了,最要命的就是给沿岸的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啊,这个是巨大的。所以都江堰在两千多年前能够解决这个世界难题,让人不可思议。所以经常都江堰就接待海内外很多一流的水利专家。大家都感叹,我们现代人低估了古人的水平和智慧。单就这治水,搞水利这件事,咱们还得向老祖宗学着点儿。

修建这座造福万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二郎爷李冰。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百位科学家,李冰排在了第一位,是咱们中国人心目中的科技状元。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