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四十年 文化甘露润城乡——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民族日报
2021-09-22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成立4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40年砥砺前行,步履铿锵。

巍巍积石山下,悠悠黄河岸边,作为一个有山、有水、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璀璨“明珠”,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文化工作,发展民族教育,助推科技兴县,开发旅游资源,壮大文旅产业,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得到精神的滋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循着朗朗读书声,记者行走在积石山县城乡,只见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张张稚气的笑脸写满幸福,一项项发展教育的举措生动昭示着全县教育的跨越发展……作为一个多民族自治县 ,40年来,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统筹政策、项目、资金、人力、精力向教育倾斜,集中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汇聚起全县上下抓教育的强大共识和磅礴力量。建县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只增不减,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40年来,新(改)建幼儿园176所、小学181所、初级中学10所、高中3所,教师周转房160套、温暖工程项目54个,创办寄宿制小学16所。2010年以来,增加县城学位9000个,建成了大河家中学等一批中小学,破解了“入学难、大班额、乡村弱”等难题。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资2.3亿元的积石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当中。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群众。40年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兴趣爱好,努力构建让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先后创建1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省文明校园、13所全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16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3所 “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98所“民族团结示范学校”、1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如今,不管是县城还是农村,学校成了最漂亮的建筑,学生成了最幸福的群体。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提质增效、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极大地满足了积石山县各族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穿行于积石山县大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膜侧油菜栽培技术让油菜产量倍增,蛋皮核桃、花椒鼓起农民“钱袋子”,新品种畜禽膘肥体壮,挤满农家圈舍,大批农民成为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40年来,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到了田间地头、群众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以膜侧油菜栽培技术为例,2003年,膜侧油菜作为全县主要特色产业,在二阴地区被大面积推广种植。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6.6万亩,平均亩产达到221.3公斤。2014年12月,在全省粮油作物栽培新技术研讨会上,积石山县膜侧油菜栽培技术被评选为全省粮油作物十大主推技术,2015年开始全省推广。2019年7月,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吹麻滩镇方家村举办全省“春油菜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模式技术研讨会”观摩现场会,经省级专家测产,膜侧油菜平均亩产达到221.3公斤,市场前景广阔。积石山县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境内的积石山巍峨挺拔、山势连绵,40多公里的黄河风景线,湖光山色、风景如画。“一山”(积石山)、“一水”(黄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既有幽静、险峻的峡谷,又有风光如画的草甸草原,更有保存完整、气势宏伟、情景壮观的古冰川遗址“石海”。
该县现有旅游景区点6个,其中大墩峡景区为4A级景区;有文物保护遗址171 处,其中1处国家级文化遗址;现有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传习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个,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村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在全县145个村实现了全覆盖。——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尚 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说的就是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之西的积石峡。它不仅是河州八景之一,还是古河州二十四关之首,积石山因此也名扬天下。 
——这里是“中国彩陶王的故乡”。1949年8月出土于安集乡三坪村的彩陶瓮是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彩陶王”。从石塬镇元山、安集乡三坪等遗址出土的墓葬和陶器表明,史前时代,这里已有发达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齐家文化类型、辛店文化类型等。 ——这里是“保安族聚居的地方”。我省特有的3个少数民族之一的保安族就聚居在积石山县,全县现有保安族人口2.2万人,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5%以上。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商业、畜牧业、副业和手工业,手工业中尤以保安腰刀最为突出,其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里是“生态旅游的乐园”。积石山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1735—4309 米,盛夏酷暑时节,这里凉爽的气候成为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禹王庙、临津古渡、鲁班石等众多的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大墩峡、大山庄峡、盖新坪、黄草坪、积石民俗村、响水坪、吊水峡瀑布、周家夹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美不胜收。

——这里是“世界民歌‘花儿’考察采录地”。积石山县地处中原农耕文化与青藏高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地域文化丰富、特色明显、极具魅力,是河州“花 儿”的主要发源地和流行地之一。我省三大“花儿”会场之一的盖新坪“花儿”会久负盛名。2004年8月,该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歌‘花儿’考察采录基地”。 ——这里是“中国花椒之乡”。积石山县有2000多年的花椒裁培历史,这里的花椒以粒大、色艳、味醇、浓香而著称。2004年12月,积石山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2020年底,该县花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花椒年产量达450万公斤。每到收获季节,满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累累果实,色泽饱满,香飘四野。2021年,该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文旅产业深度开发攻坚战,重点在临大公路沿线打造精品示范村40个,形成“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年内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人6亿元以上。借助央企助力的东风,主动加强与中旅集团等企业的衔接对接,争取实施大山庄峡、石海景区、前庄旅游样板村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做 好“旅游+”文章,积极推进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民族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文旅产业深度开发。
40年沐风栉雨,40年激流勇进,我们见证了积石山春华秋实的40年。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积石山县正奋力谱写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