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甘肃 2023-06-07
小叶杨
小叶杨(白达木、水桐、山白杨、柴自杨〕属杨柳科。甘肃子午岭、洮河林区及河西、中部等地均有分布。它适应性强,裁培历史较久。木材轻韧,结构细致,纤维品质较好,可供建筑、家具、胶合板、火柴杆、造纸等用。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一、形态特征
小叶杨为落叶乔木,高达20余米。树冠开展,通常为卵形。树皮灰褐色,老树皮粗糙,具沟裂。小枝光滑,红褐色,后变为黄褐色,长枝棱线明显。叶形变化大,菱状倒卵形、菱状卵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3~12厘米,宽2~8厘米,上面淡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有细钝锯齿;叶树不扇。荫生枝上叶常为倒卵形,先端短尖。雌雄异橡,果序长达15厘米,萌果小,无毛,熟后2~3瓣裂。花期3~4月,果熟期4~5月(图14)。
小叶杨的变种有垂枝小叶杨、秦岭小叶杨等。
二、生物学特性
小叶杨喜光,不耐庇荫。对气候适应性较强,耐旱、耐寒,能忍受40℃的高温和-36℃的低温。在年降雨量400~700毫米,年平均温度10~15℃,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小叶杨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士、黄土、冲积土、灰钙土上均能生长。山沟、河边、阶地、梁峁上都有分布。在长期积水的低洼地上不能生长。在干旱薄、沙荒茅草地上常形成“小老树”。喜湿润、肥沃土及河滩地、河小叶杨的变种有垂枝小叶杨、秦岭小叶杨等。
二、生物学特性
小叶杨喜光,不耐庇荫。对气候适应性较强,耐旱、耐,能忍受40℃的高温和-36℃的低温。在年降雨量400~700毫米,年平均温度10~15℃,相对湿度50~7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小叶杨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土、黄土、冲积土、灰钙土上均能生长。山沟、河边、阶地、梁峁上都有分布。在长期积水的低洼地上不能生长。在干旱瘠薄、沙荒茅草地上常形成“小老树”。喜湿润、肥沃土及河滩地、河流冲积土等。
小叶杨根系发达,沙地上的实生幼树,主根深达70厘米以上,侧根水平伸展,须根密集。
三、造林技术
(一)育苗
1.播种育苗
(1)采种:小叶杨果实成熟后,易于飞失,要及时采收。以果实变黄,部分果实吐白絮时采收为好。采回的果实摊放在室内的竹箔、席子或水泥地上,厚5厘米左右,每日翻动5~6次,2~3天后果实全部裂嘴。用柳条抽打脱粒,细筛精选,去杂,即得纯净种子。100斤果实约能出种
子2~3斤,千粒重为0.5克。种子极易丧失发芽率,一般要随采随播。如暂时不播,要晾干种子,放入防潮的容器或袋中悬挂于低温的水井或土窖中,随用随取。
(2)播种时期和方法:小叶杨一般随采随播。圃地应选择富含腐植质的沙质壤土,播前要细致整地,施足底肥,做到床面平整,能灌能排。播种前先灌水,待水快渗完时,將种子播于床面,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厩肥)盖,以稍见种子即可。
(3)苗木抚育管理:杨树播种后,2天即开始出土3~5天幼苗大量出齐。从出土到真叶形成期要及时酒水或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2~3厘米时,应开始间苗和拔草。苗高5厘米左右时定苗,株距5~10厘米。苗木速生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和中耕除草
2,插条育苗
种条应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1~2年生的枝条,尤以1~2年苗木平茬条为好。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扦插在春季进行,扦插前,将种条截成20厘米左右的插穗,粗度以0.8~2,0厘米为宜,放入清水中浸3天左右,以促进生根发芽。打插株距为20厘米,行距30厘米。插后要及时灌水,插穂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天浇水一次,67月间施追肥2~3次。
(二)造林
1.植苗造林:通常用1~2年生,高度在1,5米以上苗木,造林要适当深栽,根系舒展,栽后踏实。干旱多风地区,造林前将苗木根放在流水中浸5~7日,可提高成活率
2.插干造林:分矮干造林和高干造林两种。矮干造林选用12年生,粗2厘米左右,截成长40~50厘米的穗条,插入穴中30厘米左右y高于造林的干长2米左右,大头直径约4,5厘米,栽植深度50~80厘米。
造林密度每亩以110220株为宜。
四、病虫害防治
1.烂皮病:①营造混交林;②清除病树病枝;③树干刷涂白剂;④合理整枝,并在伤口涂波尔多液或石碗合剂。
2.黄斑星天牛:①发动群众捕捉;②用40%乐果乳剂、辛硫磷400~800倍液或敌敌畏乳剂300倍液注入虫孔,然后用粘土堵孔,以杀死幼虫;③树干涂白,以防止成虫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