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百合”种出好“钱”景
“百合”种出好“钱”景

“百合”种出好“钱”景

科普新天地 2022-11-04


 

   “我家种了10亩百合,长势很好,今年采挖3亩,现在正是挖百合的季节,当天挖的合作社就来收购,不用愁销路,省心又省力,百合成了我们致富的‘金疙瘩’。”正在采收百合的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晏家洼村村民陈万铭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陇原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转化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具体行动。

金秋十月,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晏家洼村的田间地头,老远就看见田地里村民忙绿的身影。陈万铭说,我们正赶季节采挖百合,一天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兰州九载农民种养殖合作社的冷库中,经过分拣、包装的百合一筐一筐整齐地摆放着,经过几道工序的处理带着泥土味的百合变成了雪白的“甘味”精品。今年秋季魏岭乡晏家湾村百合采挖面积达447亩,预计产量335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 晏家洼村有关负责人介绍,全村全面启动了推动产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实现了“抓产业、促就业”的目标,蹚出了一条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群众稳步增收的新路径。百合采挖有效利用了劳动力,就近采挖百合的当地劳动力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50元左右,离家近又能补贴家用,既解决了采挖百合人力紧缺问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通过大力推进“两手抓、两不误”,持续扩大百合种植面积、示范带动,以点促面、点面结合,不断壮大百合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过去几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百合种植带来的好处。“相信今后的惠民利民政策还会越来越多,乡村会越来越兴旺。”陈万铭说,在党的领导下,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今后我们发展百合产业的信心更足了,要继续把百合种植好发展好,把产业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晏家洼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山地特色资源禀赋,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持续强化“以一带二”工作机制,用好用活产业奖补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参与产业链、壮大产业链、富在产业链。并且发挥电商企业力量,搭建“线上+线下”的稳定产销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仅仅依靠百合产业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20807元,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吃”了定心丸。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党建专干柴雪佳说,通过抓产业发展和新技术推广,袁家湾村将以食用为主的传统百合产业发展为食用和观赏两种形式,目前,从荷兰引进的十万株观赏百合花与百万株兰州传统百合花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在传统种植百合基础上增收的新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让兰州米家山百合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米发君振奋不已,“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让更多资金、技术、人才进入农村和农业,让大家更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米发君说,经过技术研发推广,精加工百合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实现兰州百合能够多次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数据测算,深加工能有效提升百合利用率20%,增加百合附加值50%,可提升兰州百合年产值10亿元。

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兰州百合栽培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七里河区已成为全国唯一食用甜百合中种植面积最大、最适宜百合发展的区域,被称为“中国百合之乡”的兰州市七里河区,近几年,通过科技突破,从源头上解决了兰州百合种球品质问题。目前,七里河区百合种植留床面积超过5万亩,种植户10000多户近60000人,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百合种植已经成为七里河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邵有辉 供稿)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