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科普 >  ——油橄榄引种60周年
——油橄榄引种60周年

——油橄榄引种60周年

甘肃 2024-04-15

   橄榄枝 果情深

   在我的记忆中,对油橄榄最初的了解还是源于课本。油橄榄的枝叶象征着和平、友谊,代表着重生和高贵。还代表着拼搏奋斗、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油橄榄的象征意义最早起源于《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  再后来,我了解到油橄榄生长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著名油果兼用树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特别是橄榄果压榨的橄榄油被誉为“液体黄金”,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深受各国人民青睐,市场价值极高。

        油橄榄引种到中国,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重视。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昆明市海口林场亲手种下了一棵象征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友谊的油橄榄树苗,这棵树后来枝繁叶茂,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总理树”。1975年,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先生,亲自给陕西省委写信,从汉中地区引种油橄榄, 从此拉开了甘肃陇南武都区大面积种植油橄榄的序幕。

       1978年2月,当我开启军旅人生,成为一名军人,从此延续了与橄榄绿军装长达近30年的缘份。每当听到“抛出橄榄枝”、“伸出橄榄枝”等等,表达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和平、友好关系的词语,我们身着橄榄绿军装的军人都会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激动,因为这正是军人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时光荏苒,当我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我与油橄榄的缘分不但没有结束,反而更加密切了。2013年,在甘肃省外专局工作时,因为业务工作关系,对油橄榄产业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听橄榄枝故事、.穿橄榄绿军装、直到走进油橄榄种植基地,一览油橄榄树的真容。2014年6月17日我与引智项目管理处何德誉处长、党玉洲同志前往陇南武都区油橄榄种植基地调研。基地是引智工作对口服务单位,多年受到国家、省、市三级外专局在人才、技术方面的大力扶持,油橄榄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优良品种培育难,研究机构重叠、科技人才分散,科研经费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

       省、市外专局和武都区领导现场针对问题讨论分析,形成了两点共识:一是由武都区政府负责尽快将大湾沟、将军石两个油橄榄示范园合并,集中人才力量,建立良种培育基地;二是由省外专局带队、给国家外专局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层面予以经费支持。我与机关和一线科研人员,专门就油橄榄产业发展,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赴北京向国家外专局经济司作了专题汇报,国家外专局领导听取汇报后高度重视。在当年国家引智示范基地评审会上,经济司领导就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发展前景,向评委会专家做了介绍和推荐。经专家委员会评定,陇南武都区大湾沟油橄榄基地被授予国家级唯一油橄榄示范推广基地,并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支持。基地先后邀请意大利、美国、以色列、希腊等国的油橄榄专家就油橄榄的树种选择、育苗、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修剪及橄榄油加工等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提升了技术人员、种植大户栽培种植专业水平,使油橄榄产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        

        2020年陇南市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油橄榄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油橄榄总面积超过了100 万亩,其中武都区种植面积达到63.58万亩,在全国油橄榄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据最新统计,陇南油橄榄鲜果产量达到5万吨,生产橄榄油7500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亿元。种植面积、鲜果、橄榄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油橄榄产业给白龙江沿岸油橄榄适生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实现了“产业脱贫”的重任,成为武都区、陇南市乃至甘肃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陇南引种油橄榄50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不断总结、持续攻关,培育出了适合本地生长的油橄榄优良新品种。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农民辛勤耕耘,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幸福果、感恩果,真的来之不易。做为一名退休人员,回忆起在穿上橄榄绿军装时,能够参予我国载人发射场建设、为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转业后能够为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尽到一份责任,感到无比的荣兴和自豪。


下一篇:旱柳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