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兰州 2025-08-13
7月24日,“2025年中国·临夏花椒产销对接大会暨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在甘肃临夏州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代表、花椒行业协会代表和企业客商齐聚一堂,以“椒”为媒、以“会”为桥,共谋临夏花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王琳珍,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华应邀出席会议。
本次大会由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主办,以会为“媒”,搭建临夏花椒产、学、研以及购销、合作、发展、共赢平台。近年来,临夏州锚定“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定位,打造了花椒高标准出口型示范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等项目,通过完善集栽培、精选、烘干、加工、冷链、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推动花椒产业与临夏美食、川渝火锅等融合发展。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介绍,此次对接大会,能够搭建起临夏花椒品牌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平台,对提升临夏花椒在全国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意义重大。重庆火锅与临夏花椒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相通,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将充分发挥协会千余家会员单位、火锅要素平台(交易中心)、火锅博览会以及重庆火锅全球行资源优势,加强与临夏的深度交流合作,使临夏花椒搭载火锅产业发展的大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为临夏的富民产业,临夏不断加大花椒品质提升,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积极引进优良化品种加强基地建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同步跃升。临夏花椒网的成功上线运行,构建起了集产销对接、技术服务、品牌展示于一体的线上平台,促进了产区与市场的精准对接。同时,临夏花椒也被正式纳入全国花椒价格指数监测体系,成为省内第四、全国第九个被纳入红花椒价格数据监测的地区。目前,临夏花椒种植面积达51.26万亩,年产量近万吨、产值5亿多元。
当天,临夏州对临夏花椒十佳采购商、临夏花椒十大经销商、临夏州花椒种植能手和优秀花椒专业合作社、临夏花椒王、临夏花椒百年古树村等进行授牌;举行了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年会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招商引资、购销等签约,省内外企业认购临夏花椒共计580余万斤、现场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近1.8亿元。北京兄弟帮扶中心现场签订了年销售10万斤花椒采购协议。
期间,北京兄弟帮扶中心副理事长、厚德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栋梁,北京兄弟帮扶中心理事、威县退役军人事业局局长霍建洲,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陈华,甘肃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牛占虎,甘肃陇上兴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鲁世发、副总经理何云、业务主办胡立鹏一行先后考察了甘肃临夏市艾米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西部旱码头盖碗茶生产基地)、甘肃临夏西北牛食品有限公司、甘肃临夏市佳源牧业有限公司及直销店、甘肃安多集团临夏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临夏花椒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临夏商贸旅游重点市集"八坊十三巷"等。薛栋梁一行对甘肃临夏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非常满意。在甘肃安多集团临夏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董事长马龙座谈时薛栋梁说,甘肃安多集团临夏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牦牛肉、羊肉系列产品非常好。牦牛肉不同于其他牛肉产品,营养价值高,生产加工科学规范,食品安全有保障,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牛羊肉产品,有利于向全国的消费者推荐推广。经过磋商,北京兄弟帮扶中心理事单位厚德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甘肃陇上兴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包括临夏安多食品在内的“甘味”农特产品供销合作协议。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党支部书记王琳珍以及临夏州相关行业负责人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甘肃陇上兴国供应链管际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鲁世发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科普新天地网站平台对“甘味”农特产品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对我们临夏的花椒种植、修剪、管护、病虫害防治及销售等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宣传;对“甘味”农特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了销售对接,代理销售的产品有生鲜类肉品、西部旱码头盖碗茶、苦荞茶,积石山金银花系列产品,羊肚菌、橄榄油、土蜂蜜、菜籽油等,效果显著,得到了甘肃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他表示,与北京公司达成产品供销合作协议,更加拓宽了临夏乃至甘肃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将会实现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共赢。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对甘肃、临夏农特产品积极的向外推荐,让产品走出甘肃,迈向全国,帮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甘味”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做出贡献。
北京兄弟帮扶中心副理事长、厚德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栋梁临行前赋诗一首以表诚意,即:匆匆临夏三日行,花椒香气带北京;罗织友谊深千丈,明日合作必共赢,他以即兴之作表达了陇京两地共谋发展的诚意和决心!
如今的临夏,“椒”香四溢,“麻”劲十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插上腾飞的翅膀。未来,临夏花椒将继续与行业内各企业深化发展,开创“产业兴农、品牌强农、渠道惠农”的崭新局面。
下一篇:从故宫铜镜看古人如何造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