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1-08-24
《王维胜话陇原》第三十六篇
王维胜
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这些文化大多含有多姿多彩的彩陶,是陇原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独特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大地湾文化宽带纹彩陶钵、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纹盆、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旋纹尖底瓶,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一道道漂亮的纹饰,展示出彩陶绚丽多彩的文化面貌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彩陶图案包罗万象,人神、动物、植物、天地、日月、星辰等,由具象到抽象,由写实到变形,自由而浪漫。它折射出的奇特、诡异、神秘的文化现象令人惊叹不已、望尘莫及。通过彩陶,我们看见了人类童年的智慧之光,看到了绚烂夺目的人类发展史,追寻到了彩陶艺术循序发展的脉络,抚摸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文脉。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中华史祖先》对远古历史有一段通俗易懂的表述:
女娲代表母系社会。
优美代表父系社会。
炎帝代表早期部落。
黄帝代表晚期部落。
尧舜代表部落联盟。
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那些漂亮的图案,出现最频繁的是鱼纹和蛙纹。
易中天对马家窑彩陶上纹饰赞美道:“这是一些令人过目不忘的形象,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或便化(简约化变形),形成序列,蔚为壮观。尤其是半坡的鱼纹和马家窑的蛙纹,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你看那一排排并行的鱼儿,气势是何等的磅礴;你看那划水中成长的幼蛙,身姿又何其优雅和从容。
不必为此感到惊异。毕竟,那里面投射了原始先民浓浓的情感和深深的祝福。因此,每当我们凝视这些远古的神秘图案,扑面而来的便是潮乎乎的生命气息。”
有学者认为龙从蛙演化而来。蛙神最终演化成了首尾相连,能够腾空而起、驾驭万物的龙图腾雏形,这不难理解,因为除了水波纹,蛙纹在马家窑彩陶上经常出现。女娲崇拜是中华民族普遍信仰,从东到西,从半坡、姜寨到大墩子、大汶口,从南到北,从牛河梁到良渚,从西北到西南,从马家窑到三星堆,到处有女娲崇拜的痕迹。从女娲崇拜到娲皇崇拜是中华民族6500年高潮迭起的文化现象。
易中天干脆说,女娲是一只大青蛙。
他说,娲。今人读“蛙”,古人读“呱”,正是青蛙的声音。有人说这个字读蜗,因此是蜗牛。其实蜗牛的蜗古音也是“呱”。可见娲就是蛙,女娲就是女蛙,只不过是伟大的、神圣的、创造生命的神蛙或圣蛙。这样的神蛙或圣蛙,当然不能写成青蛙的蛙,必须特别创造一个字,专门用在她身上。这就是女娲的娲。
原始人寿命极短,山顶洞人没能活过三十。活不长又死得快,就只能多生。俗话说人生人,吓死人。生娃那是女人在鬼门关上散步,不容易。尽管原始人没有计划生育,放开了生,但那能像青蛙,一生一大堆。于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生殖崇拜。
从彩陶上的鱼纹和蛙纹能反映出,鱼和蛙,确实原始人以太多的联想,鱼辱跟阴辱,青蛙跟孕妇,在先民眼里,那是最美的风景。半坡的鱼纹和马家窑的蛙纹,都透射出古人审美意识。马家窑类型的蛙纹,特地画出了产道口,而且产道口在中医学上就是“蛤蟆口”。尤其是临潼姜寨遗址出土两对双鱼纹,酷似女生殖系统解剖图。
原始先民依山傍水而居。在农业还不够发达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渔猎生产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活动,而这种本能的活动也被原始社会的先民反映在了他们的生活用品中,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绘。原始先民把他们在生活中看见的鱼的形象,以各种富有变化的手法描绘在各种陶器上。鱼的表现有的虽然寥寥几笔,却画得神态生动、情趣盎然、活灵活现。
先民由食鱼、爱鱼到画鱼,再到鱼崇拜。这种现象在他们所制作的彩陶用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半坡彩陶中形象怪异的圆形人面鱼纹盆也随之出现。嘴角两边是两条鱼,双眼眯成一条缝,或半睁,或微笑。
青蛙一夜春雨,便蝌蚪成群。这意味着它的繁殖力和生命力的强大,令古人羡慕不已,在陶器上,从蝌蚪到幼虫,再到成形的蛙,应有尽有。
人类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农耕已是主要的生产事业。手工业,出现了铜器。制陶工艺显著进步,有了黑陶和白陶。以抽象的鱼纹和鸟纹相组合的图案出现。
马家窑类型和边家林时期都有大量的鱼纹图案出现。既有写实的,也有变形、抽象的。但画工、造型没有半坡文化类型那么精美深奥,纹饰已趋粗糙、简单。在黄河上游,原始先民以渔猎为主要的生存手段,自然会崇拜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因为对鱼的热爱和崇敬,鱼便成为了原始先民陶工制作彩陶时首选的装饰图案。
父系社会中男人掌了权,生殖崇拜就会变成图腾崇拜。
男权形象表现为鸟、蛇、太阳。
这个时期的陶器出现了太阳、狗形,图饰中的太阳纹配上单线纹和垂线纹,使人仿佛看到太阳下水波粼粼,牧坡上羊肥牛壮的生动景象。狗纹饰中,犬立着耳、张着口、翘着尾,吠着、走着、循环不停,产生极强烈的走动感。
炎帝据说是姜人,姜就是羊。辛甸文化彩陶上有一双羊角,就是牧羊民族的标示。羌的本意是牧羊人。河州古为西羌地,羌与羊有着很深的渊源。羌文化的烙印深深地打在辛甸文化的彩陶上。羌人这个古老的民族,敬天地崇太阳,用羊来祭天并把羊视为吉祥物。敬拜天地,天地能使水草繁茂;牛羊肥壮,牛羊肥壮表示着羌人生活安乐。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开始至夏朝,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尧传天下于舜,舜传天下于夏禹,禹则传给其子,便开始了所谓的“家天下”。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