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2-01-14
《王维胜话陇原》第91篇
王维胜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时,创作的“秦州杂诗二十首”中几句诗。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诗人杜甫对张骞充满了敬意。张骞通过实地勘察画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幅西域的自然地理图、人文地理图和政治地理图。一条全长八千多公里、横跨亚欧十五国的丝绸之路,更是张骞耗尽半生精力的一段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心路历程。
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
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甘肃永靖炳灵寺游仙窟,会见牵牛和织女,带回了天马。杜甫在《有感五首》中的诗名“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还有明朝朱元璋 “腊前三白旷无涯,应是天公降六花。九曲黄河疑底冻,张骞无处再乘槎” 的诗句。讲的都是张骞乘槎游天河的故事。
传说汉武帝黄河入大海,却不知源头在何处,便派张骞去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接受任务后,先到黄河入海口,他发现每年的八月,就有浮槎从海上漂过,而且漂过去和漂回来的时间总是很准。浮槎就是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张骞一心想着汉武帝交待的使命,决心乘浮槎探黄河源头。于是当浮槎漂来时,他在槎上架起了木阁,准备了许多干粮,自己登上了浮槎,乘风顺水,向大海深处漂去。浮槎在海上漂浮前进。在开始的十几天里,他还能看得见日月星辰,到后来就只见一片迷迷茫茫,连昼夜也分不清了。这样又漂荡了十几天,来到了一处地方。那个地方有城池,城中有许多宫殿楼阁,排列得十分整齐壮观。
远远望去,宫殿中有许多女子,正在纺织。他还看到一位男子,牵了牛来到河边饮水。饮牛的男子看见了浮槎上的人,十分惊异,问道:“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张骞一五一十地讲了自己到来的经过,并问这里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回答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去问严君平,就会知道。”
张骞也不上岸,就呆在槎上,拣了一块石头,按期返回了自己的家。
后来张骞来到蜀地,果然找到了严君平。这严君平博览群书,识多见广,经常在成都的街市上给人占卦。因为他的卦很准,所以声名远扬。张骞就向严君平说了自己经历的事,并请教那里是个什么地方。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某日,有颗时隐时现的客星打扰了牵牛星宿。”张骞计算了一下年月,发现严君平说的年月日,正好是自己乘槎漂浮遇见饮牛人的那一天。
他这才明白,自己乘槎浮海,漂荡到了天上的银河,自己遇见的人正是到银河饮牛的牛郎,而自己则是那颗打扰牵牛星宿的客星。直到现在,四川成都还保存着一块叫“支机石”的石头,据说就是张骞当年乘槎上天河时拣回来的织女的支机石。
这个传说故事,初见于晋时张华的《博物志》和王嘉的《拾遗志》,不过两书均未记张骞姓名。到南朝梁时,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才把张骞冠上张骞姓名。隋唐时,张骞乘槎故事广为流行,因此杜甫等大诗人才有以上的诗句。
初唐作家张文成笔下的《游仙窟》,“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遗踪,二千年之坂墱。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领横天,刀削岗峦之势。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神仙窟人迹罕及,鸟路才通。每有香果琼枝,天衣锡钵,自然浮出,不知从何而至。”寥寥200余字,说明了炳灵寺石窟的方位,描写了夏禹治水、张骞西出使的踪迹及炳灵寺的旖旎风光。
而他书中的人物主人公,无疑就是张骞:“余乃端仰一心,洁斋三日。缘细葛,泝轻舟。身体若飞,精灵似梦。须臾之间,忽至松柏岩,桃华涧,香风触地,光彩遍天。”张骞见一女子向水侧浣衣,美若仙女:“华容婀娜,天上无俦;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韩娥宋玉,见则愁生;绛树青琴,对之羞死。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仙境遇仙女,张骞诗兴大发,赞道:“熏香四面合,光色两边披。锦障划然卷,罗帷垂半欹。红颜杂绿黛,无处不相宜。艳色浮妆粉,含香乱口脂。鬓欺蝉鬓非成鬓,眉笑蛾眉不是眉。见许实娉婷,何处不轻盈!可怜娇里面,可爱语中声。婀娜腰支细细许,〔目兼〕〔目舌〕眼子长长馨。巧儿旧来镌未得,画匠迎生摸不成。相看未相识,倾城复倾国。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口上珊瑚耐拾取,颊里芙蓉堪摘得。闻名腹肚已猖狂,见面精神更迷惑。心肝恰欲摧,踊跃不能裁。徐行步步香风散,欲语时时媚子开。靥疑织女留星去,眉似姮娥送月来。含娇窈窕迎前出,忍笑嫈嫇返却回。”
从上述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游仙窟》简直就是乘槎泛河神话故事的再版,甚至于连情节都似曾相识,难怪著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郑振铎评价说《游仙窟》:“它只写得一次的调情,一回的恋爱,一夕的欢娱,却用了千钧的力去写。”
黄河古称河,又名浊河,也叫中国河。我们现在都知道黄河的源头是青海的巴颜喀拉山,但是古人并不知道,我国著名的古籍《尚书·禹贡》中,曾有过夏禹“导河积石”的记载。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黄河的最早记载。因此在神话传说中,人们认为黄河源在西天,西天就是美若仙境的炳灵寺。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
下一篇:爱心给老人 情暖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