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满怀壮志攀高峰
满怀壮志攀高峰

满怀壮志攀高峰

科普新天地网 2024-03-27

       情怀决定着事业的高度。采访年轻民营 企业家马兆渊,不禁让人深切感受到,正是凭 借满腔的热血情怀,才让他不断走出困境、突 破自我,逐渐成就了一番宏大的事业梦想。


       要帮父母撑起这个家 


       马兆渊的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岸边,母 亲河不仅养育了他,更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注 入了勤奋好学、执著创业、重情守信、乐善好 施的热血情怀。上世纪 70 年代,祖辈们为了 支持刘家峡水电站建设,为国家舍小家,迁移 到了当时土地非常贫瘠的先锋乡卢马村。他从 小就亲眼目睹了父辈们为了吃饱穿暖所经历 的种种艰辛,幼小的心灵里早已萌发了替父母 分忧、让兄弟姐妹们过上好日子的创业种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推进,家里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两个姐姐和 一个妹妹肯吃苦、勤学习,都是学校的好学生, 让村里人的很是羡慕。但是,随着两个姐姐考 上中专,父母亲的生活负担明显加重。为了帮父母撑起这个家,学习成绩同样优异的马兆渊 不得不放弃了继续读完高中、参加高考的人生 梦想,辍学走上了打工挣钱、为家分忧的创业 之路。

 

       再苦再难都要坚持 


       尽管有许多人都为他的选择感到惋惜, 但他无怨无悔。第一次出门,是去参与甘南州 的一条道路建设。怀着为全家人过上好日子的 梦想情怀,在茫茫的草原上,他克服远离家乡、 人生地不熟,生活寂寞、工作艰苦等实际困难, 开启了自己的打工生活。当时,家里的主要费 用基本上都是靠马兆渊出门打工挣的,小小年 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寻找一份打工挣钱的门路其实很不容易。 第二年,他瞒着家人来到一家大型工矿打工, 每天要在三、四百米深的矿井下一干就是 8 个 小时。一同去的好几个同乡都先后因工作太 累、环境太苦且又危险,一个个离开了。他却 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且每当同伴离开时,他 还会拿出自己的钱,好好招待一下,然后央求 人家:“回去不要说这里的危险和艰苦,让家 里人担心”。 几年时间过去了,马兆渊因为干活不惜 力、有眼光,1995 年被推选为组长,手下还 管着 10 多人,人们称他为年纪最小的大组长。

就在这时候,父母亲也逐渐知道他的工作艰辛 和危险,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那分担忧的眼神总会萦绕在他的心中。为了不 让家人再担忧,他决定离开矿井。 乡亲们方便了,就值当 1996 年,他将自 己积攒的 3 万多元钱拿出来,买了一辆客运面 包车开始跑车。按照马兆渊的性格,这辆面包 车一方面拉客挣钱,另一方面又似乎成了村里 的公用车,村里人只要遇到急事需要,无论白 天黑夜,他都毫不推辞,总是把忙帮到底。甚 至村里有了婚丧嫁娶,谁家用车他也会慷慨提 供。三年多时间下来,同时经营面包车客运的 其他人都挣了钱,唯独马兆渊保了本。但马兆 渊却说,只要能给乡亲们带来很方便,这辆面 包车就买得值。


       有付出终究会有回报 

       在当地农村,人们总说“吉人自有天相, 好人必逢贵人”,马兆渊乐意为村民帮忙,所 以村里人都盼着马兆渊有天相、逢贵人。 正如所愿,马兆渊遇到了两位贵人,一位是同乡的建筑企业家请马兆渊到公司,工 作虽然是司机,而实际上公司对他十分信任, 许多重大事务都会让马兆渊参与处理。三年时 间,马兆渊完全熟悉了一个建筑公司的运营过 程,于是产生了组建一个建筑工程队想法,并 且在朋友的帮助下组建起了一个工程队。 追 寻 创 业 者 足 迹

       2006 年,这支工程队第一次在和政县转 包了城市道路工程,由于种种原因,辛辛苦苦 一年下来亏了,他咬紧牙关,付清了民工工资, 自己却亏了 8000 元。 

       正当危难之际,2007 年春天,马兆渊在 另一位贵人的帮助下,不仅度过了难关,还承 接了和政县的一项工程项目。

       这一年,马兆渊真正成了一位名副其实 的工程队长。干到年终,他不仅付清了 100 多 农民工工资,自己还有了盈利;更主要的是他 工程队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

      2008 年,他又顺利承接了和政县龙泉广 场商住 2 号楼建设项目。当工程开工不到一个 月,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大幅上涨,同时 开工的 4 家工程队有 3 家已经停工,只有马兆 渊对自己的建筑队伍承诺:“我保证不欠大家 的工资,请大家安下心,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 程。”年底,2 号楼按期完工了,农民工工资 一分不欠。虽然,马兆渊又一贫如洗,但是赢 得了大家翘首称赞。

       2008 年,建筑市场回暖,马兆渊迎来了 人生创业的第一个春天,许多人纷纷邀请马兆 渊参与他们的工程。这一年,马兆渊在和政县 承接了 11 栋商住楼。一下子,马兆渊成了和 政县承接工程量最大的人。 

       当时,人们为他欢喜为 他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当 一项项优质工程呈现在人们 的眼前,他用事实展示了自 己的实力。 

       优质的建筑工程是一个 方面,更重要的是马兆渊组 建的这支工程队的民工工资在当时最高、福利 待遇最好,并第一时间发清工资。他不仅赢得 了甲方的认可,更赢得了员工们的鼎力支持。 随后承接的工程越来越多,从和政开始走向临 夏市、临夏县等州内县市和兰州、甘南州等地。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 10 多人的工程队, 已经发展成了 300 多员工的建筑大军,同时能 承担房建、水利、道路 10 多项工程;年完成 工程量由原来的 100 多万元达到几亿元。建筑 队被省州各级工商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 企业荣誉称号。


       志存高远谋新篇 


      志存高远,马兆渊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 候,他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 党员,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积极参与组织生 活,不断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始终 把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了 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 

      马兆渊作为一名成功企业家,他在乡亲 们的面前始终保持着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他 特别孝顺父母、每天不论多忙都要回到农村老 家,向父母报到嘘寒问暖。他还多次组织村里 60 岁以上的老人,到全国大城市旅游观光。 在他的影响下,全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多年来,他向家乡公益事业捐款高达 100 多万元,家乡的道路、新农村,学校、生 态绿化等方方面面都有马兆渊倾注的爱心。家 乡的各族群众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他就出资 200 多万元,举办了全州春节篮球赛,邀请州 内外 100 多支球队参赛。比赛场次之多、规模 之大、水平之高实属全州前列,极大地活跃了 家乡的节日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品味,也拉 动了地方经济。

 


       除了回报家乡,他还有着浓浓的家国情 怀,在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国内 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他总是带头捐款,先后捐 出 100 多万元。去年 12 月,积石山县 6.2 级 地震发生后,他亲自带领员工赶赴一线救灾, 一方面组织抢险救灾,另一方面个人带头向灾 区捐款 3 万元,并动员员工捐款 5000 多元。 



       身为一名胸怀远大的民营企业家,马兆 渊总是会用发展的目光来管理企业、开拓业 务。每年冬闲,他都会带着公司 3 0 多人的管 理团队外出学习考察,围绕家乡经济发展来 谋划公司发展方向。如今,马兆渊把自己的 事业投入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的伟大行动中。2019 年他经过精心策划,在临夏县土桥镇荒芜的土地上,投 资 2500 万元,营业面积达 1 万平方米,高标 准建起了兆丰生态园,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 客,不仅让 200 多名当地群众在这里实现稳定 就业,并且让大量的当地农特产品从这里销往 省内外……如今的兆丰生态园,一头扎根在农 村,一头联接着城市,早已成为城乡联动发展、 乡镇协同振兴的产业标杆。兆丰生态园的成 功运营,远远不是马兆渊的最终目标,最近, 他又投资上亿元,正在抓紧建设兆丰民俗村。 这个民俗村完全仿照福建永定土楼和陕北窑 洞风格修建,独特的建筑风格已经引起社会的 广泛关注。据悉,兆丰民俗村建成后,将再次 提供 300 个就业岗位,整个种、养、销等产业 链将带动 500 多户农民发展相关产业。


       家乡的山山水水赋予了马兆渊远大的志 向和博大的情怀,我们深信他所做的创业布局 和事业梦想终将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追 寻 创 业 者 足多年来,他向家乡公益事业捐款高达 100 多万元,家乡的道路、新农村,学校、生 态绿化等方方面面都有马兆渊倾注的爱心。家 乡的各族群众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他就出资 200 多万元,举办了全州春节篮球赛,邀请州 内外 100 多支球队参赛。比赛场次之多、规模 之大、水平之高实属全州前列,极大地活跃了 家乡的节日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品味,也拉 动了地方经济。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