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亮点聚焦 >  维胜话陇原(八十九)——研种羌内迁陇西
维胜话陇原(八十九)——研种羌内迁陇西

维胜话陇原(八十九)——研种羌内迁陇西

科普新天地 2021-12-31


《王维胜话陇原》第89

研种羌内迁陇西

王维胜

晁错提出以蛮夷攻蛮夷”的方法对付匈奴,这蛮夷是谁?

这个民族叫羌,一个至今依然存在的少数民族。

羌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夏称之为“夷”,商周称之为“戎”。羌人和中原王朝来往不绝,既有和平相处,也有残酷战争。

就大西北来说,当时羌族部落多如牛毛,数量至少有两百多个青海甘肃陕西一带,就连西藏、四川,甚至新疆南部一带也有羌的分支人口甚至于比匈奴,但与统一强大的匈奴不同,羌人从未结合成为一个部落联盟。相反,他们中间还存在一种明显的分裂倾向。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因为羌族中始终没出现一个具有绝对武力优势的强大部落,二是羌族地区资源极度匮乏,人群的认同尤为分歧,每一个部落都需要占有、保护自己的河谷,因而交相侵暴,厮杀不休。


羌人“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生性坚刚勇猛、仗力为雄《后汉书·西羌传》上说﹝羌﹞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其俗披发覆脸,扬灰火葬男性以战死为吉利,即使有病也不医治。他们艰忍耐寒,哪怕女性产子,也从不避风雪。在男性成员战死后,女性配偶会按照烝婚制度分配给剩下的男性。以避免男性战死之后陷入无人照顾的困境,让男性更无后顾之忧地上阵杀敌。

如果说匈奴是当时最强悍的草原骑兵,那么羌就是最强悍的山地步兵。他们不仅是一群性格刚烈和顽强的人,而且懂得变通的人。当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后,羌人各种的首领臣服于秦国,还曾跟随秦惠王到洛邑朝见周显王。当秦始皇集中兵力统一六国,停止向西扩张时,羌人又趁机扩张自己的实力。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派蒙恬西逐羌人,北却匈奴,修建长城后,羌人又远离了秦朝的边界。及至秦末汉初,羌人复归故地,又臣服于匈奴。

《后汉书·列传·西羌传》记载:自无弋爰剑以后,他的子孙总共分化为一百五十个部族。其中有九个部族在赐支河首以西以及蜀、汉边界以北,以前的史书没有记载他们的人口数。只有参狼羌在武都,能作战的有几千人。有五十二个部族衰弱人少,不能独立,分散为附属部落,有的绝减而没有后代,有的远离而去。其八十九个部族,只有钟羌最强大,能打仗的有十多万人。其余部族大的有几万人,小的几千人,他们互相抄掠侵犯,强盛和衰败变化无常。大致分布在河湟及其附近地区。

这八十九个部族,影响较大且经常深入到河州境内生活、放牧的有洮河流域的种、湟中烧当种、河州罕幵羌、青海湖先零种、洮河沿岸的彡姐种、湟水沿岸的牢姐种、黄河沿岸贵德卑湳种等16个种落。我们重点看看罕幵羌和研种。

罕幵羌汉时西羌部落联盟之一。由罕()种羌和幵种羌联盟的结合体 枹罕有关,枹罕候邑,也就是现在的临夏县。又作罕开,是研种的一支,西汉时与先零羌杂居于湟水流域、青海湖周围和黄河大夏河交汇地带,势力强大。


西时皇帝封罕幵羌首领为枹罕侯。罕幵羌分布地区东起临夏,西至青海湖,南达青海循化,地域广大,人数众多,与先零等羌杂居。武帝时内附。宣帝时首靡忘受封为献牛君。后汉协助赵充国平定羌,大批内徙,徙其一部于天水郡,置罕幵县,现今甘肃天水南 另一部分迁居黄河以南河曲至河关一带。东汉永初时参与西羌大起义,曾击败汉武威太守赵冲。晋时部众散处关中、渭北等地。

居住在大夏河流域的枹罕侯,对汉朝一直很忠诚。

赵充国传》就记载了枹罕侯靡当儿肋力赵充国的一件事: 当初,罕羌、开羌的首领靡当儿派他的弟弟雕库前来向都尉告密,说先零羌想造反,过了几天,先零羌果然反了。雕库同部落的人有不少在先零羌中,都尉就把雕库扣留作为人质。赵充国认为雕库无罪,便放他回去向其他羌人首领说汉朝大军只诛杀有罪的羌人,你们要明白自己区别,不要自取灭亡。汉朝天子告示诸羌部落,犯了法的只要能捕斩其他罪犯,可以除罪。斩杀有罪大首领一人,赏钱四十万,中首领十五万,下首领二万,成年男子三千,妇女以及老小羌人赏一千钱,同时又将所捕获罪犯的妻子财物全部归他所有。赵充国的计谋是想用军威去招降罕、开羌以及被先零羌劫持的部落,瓦解粉碎敌人的预谋,等到他们精疲力倦之时再出兵攻击。

队了罕幵羌,河湟一带另一支羌人部落便是研种。研无戈爰剑的五世孙、忍的九子之一,从爰剑种五世至研。研最豪健,自后以研种号。秦献公时,西羌诸部落分散各地,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忍子研之部落也居牧于湟水流域。秦孝公时雄强,威服羌戎,孝公曾使太子驷率研等92部落朝觐周显王。后衍生出烧当等羌种,遂消亡。

故西汉初年,西羌各部皆臣服于匈奴

冒顿单于鸣镝弑父、杀自己的妻子,还把大月氏王的头盖骨优成酒器,想一想这是多么血腥、多么恐怖的事情。尽管羌人生性坚刚勇猛、仗力为雄,但是面对心狠手辣的匈奴统治者,人吃尽了苦头,受尽了奴役和掠夺。不仅如此,匈奴还胁迫人从西边侵扰边县。史载高后六年,匈奴寇狄道,攻阿阳”;七年,“匈奴寇狄道,掠二千人”;文帝十一年,“匈奴寇狄道”等。实际上每次名为匈奴,其实都是匈奴强迫指使河湟人向汉边发动的掠夺与骚扰。

黑锅背得多了,死的人多了,受了难多了,人受不了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向大汉皇帝提出了 “求守陇西塞”的请求。就是说与匈奴脱离关系,请求迁到陇西郡,替汉朝防守边塞。这当然符合汉朝政府以蛮夷攻蛮夷”的方略。汉景帝同意,人在研种部落首领留何率领下,迁“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道县”。 狄道是陇西郡治,即今临洮;安故县在今临洮县南;汉临洮县即今岷县;氐道在今岷县与礼县交界一带;道县在今舟曲、宏昌一带,研种这一支部落,内迁到洮河中游陇西郡南境。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