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1-11-24
《王维胜话陇原》第73篇
王维胜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象当时守备严。
但拟天骄祛冒顿,哪知民怨萃蒙恬。
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
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
这首诗很一般,但是作者却不一般,非等闲之辈。作者是爱新觉罗·弘历,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可谓中国历史上最富诗作的诗人了,一生创作四万余首诗,与全唐诗相差无几。弘历这首《远望长城》,从万里长城的坚固、雄伟,联想历代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咏写时代盛衰之道,归结到国家兴亡在于人心向背这个朴素而伟大的哲理,诗意宏阔警省,格调浑朴,堪称佳构。
无独有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望长城》,这是中国第一部纪实风格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也是一部具有民族精神和中国气派的鸿篇巨制,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片头曲深情的吟唱“一次次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身边;一次次离开你,才知道我在你心头。”
秦长城从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开始修筑。大规模修筑则始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据《史记·蒙恬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司马迁在写完这篇传记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慨叹:“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意思是说秦王朝修建长城而民怨集中于蒙恬一身,是由于他为秦修长城太不惜民力,劳命太甚的缘故。
历史上,封建王朝为了国家安全和政权巩固,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长城就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以限隔敌骑行动。长城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甘肃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以后所筑,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西起临洮东三十里铺的杀王坟,东至野狐湾陇西县境。这段古老的长城,大部分地段残高在三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十米,沿城垣起伏,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伟壮观。城垣下夯层清晰,秦瓦遍地。长城脚下的秦王寺,传说是秦始皇西巡陇西郡时,途经这里住宿一夜,后人为纪念秦皇西巡而修建得名,原有寺庙建筑一进三院,雄伟壮观,山门外有戏楼会场,寺后院有一深井,名曰:“秦王饮马井”,井旁有一棵千年古树,叫“秦王拴马树”,寺内有一口明成化元年集资筹造的重达二吨半大钟,可谓世所罕见。秦王寺庙宇大部分在清同治时毁于兵燹。大钟在1958年砸毁炼成钢铁。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在北方大规模修筑长城。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
如今在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史记·秦始皇本》记载“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河州自古就是多民族叱咤风云的大舞台,羌、义渠戎、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蒙古等部族都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历史剧。历代王朝在河州开屯修道、建驿站、设茶马司,却唯独没有长城遗迹,这是为何?
其实秦昭襄王灭义渠戎,就在河州境内修筑了长城。
我们现在看到的秦长城遗迹,多半修筑在山峦之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站在石砌的长城遗迹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秦长城遗址周围,还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我们注意到秦长城以石筑见称,秦昭襄王的秦军到河州,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川现象,河州南部的积石山、太子山高高耸立,连绵的大山都是石头山,山峦之上修筑长城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山陡,难以逾越。他们又发现,只要把守住山口,大山那边的骑兵根本进不来。于是在山与山之间设防,以后渐渐成了关,到了明朝,形成了二十四关,而大山就是边墙。这就是秦昭襄王的高明之处。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