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亮点聚焦 >  我心中的甘肃
我心中的甘肃

我心中的甘肃

科普新天地 2021-12-17


  

 在陇原大地上生活工作了几十年,我对这片土地满怀深情,寄托着希望,象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和热爱。和许多人一样,每每想到甘肃与兄弟省市的差距就心急如焚。但是不管甘肃目前有多少困难,也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觉得甘肃是一片历史厚重、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前景广阔、蕴藏着无限发展生机的士地。陇原儿女应象热爱自巳的母亲一样热爱甘肃,并为其掘起而努力奋斗!

    和北京、上海这些省市相比,甘肃没那么繁华;和苏州、杭州这些名城相比,兰州没那么秀气;和山东、河南等省相比,我们的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粮食总产等差距很大。有关报道还说,和全国多数省市比较,我们省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几乎是倒数第一。看到这些心中始终沉甸甸的。

甘肃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的结合部,海跋高,降雨少,植被稀,基本上是三分山、三分沙、三分地、一分林。这种情况造成甘肃自然条件严酷,制约发展的因素多,加之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困,与兄弟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

  但是,甘肃并不是一无所有,并不是什么都差。甘肃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伏羲出生并活动于天水一带,使甘肃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是马家窑文化的诞生地,被郭沫若先生命名的“彩陶王”就出土于积石山县。据记载,周文王曾经在灵台县推演过“周易”;秦人起源于陇西,秦公大墓的发现便是明证;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让中国名扬世界;甘南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曾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融合起过桥梁和纽带作用。

    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为后来全国各大油田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镍都金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两弹一星”做出过重要贡献。庆阳的石油、天燃气在全国占有相当比重。特别是省内的稀土资源更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甘肃更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旳兰练、兰化、兰石等大型企业,被称为是“共和国的長子”,已经和还在为国家做着重大貢献。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中型电站,已经和继续撑着西北电力的半边天。酒泉钢铁公司、金川公司、白银有色冶金公司、五O四厂等核工业企业,已经形成了甘肃工业的脊梁。兰州新区也已逐步成为我省的制造业基地和西北进出口贸易的新地标。

甘肃还有持色鲜明的农业。全省东西长1600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个流域,既有雪域高原又有江南气候,既有森林草原又有沙漠戈壁,形成了特有的立体农业产业带。甘南州和肃南、肃北的牛羊肉,河西走廊的白兰瓜、葡萄、玉米制种和啤酒大麦,天水、平凉的苹果,陇南山区的橄榄油、花椒,定西的马铃薯和中药材,以兰州为中心的高原夏菜等,这些特色产业都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甘肃的传统文化更是灿烂夺目。彩陶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精彩纷呈。汉代的“马踏飞燕”巧夺天工,千佛洞和麦积山石窟艺术世上无双,“天下雄关”嘉峪关600多年巍然屹立,“葡萄美酒夜光杯”和“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绝唱回味悠长,《读者》杂志的发行量居中国首位,“丝路花雨”舞剧的神韵让世界惊叹,《四库全书》的珍藏更增添了甘肃历史文化的厚重。

 甘肃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西路红軍曾为河西走廊洒下革命火种。卓尼、哈达铺、腊子口、会宁等地人民为红军胜利会师陕北做出了贡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甘肃就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宋平同志任甘肃省委书记时提出的“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口号,一直是全省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号角。几十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发扬这一精神,努力拚搏,使甘肃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全省城乡建设焕然一新,地铁、高铁、机场和高速公路发展方兴未艾,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已成为国家重点,两州一市为主体的扶贫脱困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甘肃已和全国一道一起进入小康社会。目前全省正在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为此我认为,甘肃是一个有潜力旳省份,也是一个有前途的省份。历史上曾有“天下富庶无出陇右”之说,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甘肃一定能够重塑輝煌!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