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科普新天地 2021-07-27
《王维胜话陇原》第十六篇
王维胜
一件件洁白的化石,承载着这个地球上数亿年生命的进化史。
美丽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神秘物种一种神奇的存在方式,那就是化石,它就是历史。
整个甘肃省是化石富集的地区,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在陇上交汇,见证了青藏高原隆起、从沧海变成世界屋脊的过程。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复杂的环境,在境内留有大量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见证了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以及形态各异的生物群落物竞天择的演变。
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黄河古象、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玉门甘肃鸟、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等,以及许多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珍惜罕见的古动物,如古鱼类、剑齿虎、巨犀、古长颈鹿、大唇犀、库班猪、和政羊、巨鬣狗等。
地球与生命进化,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菊石、马门溪龙、剑龙、禽龙、鹦鹉嘴龙、黄河古象、铲齿象、和政羊、四棱齿象、巨鬣狗、剑齿虎、古长颈鹿等,都在陇原大地分布。
和政有一座山叫桦林山,有一条山谷,叫万兽谷。里面植被茂密,半山腰一片绿色掩映间,一座由螺旋状的化石馆依山而建,在阳光下散发出神秘的光芒。
亿万年前,这里是茂密的森林,也不知是爆发洪水还是其他原因,这里大小植物被连根拔起,动物被埋藏。洪水将动植物冲到了附近的浅滩上。洪水消退,浅滩变成了山谷,再经过亿万年长期的地质变化,这些埋藏的生灵变成了化石。
可以说,整个山谷犹如露天的化石博物馆,它是一本书。
书页上写着距今39亿年至35亿年间,距今26亿年—6亿“太古宙”的阶段的地球演化史,这是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距离地球上生命的诞生,真是太遥远了。
走进万兽谷,脚下仿佛是时空的穿越,远古的生物慢慢浮现在了眼前,挣扎在泥潭中的铲齿象,慢慢闭上眼睛的大型食草恐龙,珍贵的历史出现在了眼前。
古生代时期(距今约6亿~2.7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珊瑚、腕足动物、角石、三叶虫、笔石、瓣鳃、牙形石等,统治了当时的古海洋。到古生代晚期,在局部地域海洋植物开始登陆,陆地植物渐趋繁荣,出现了最早的脊椎动物。中生代时期(距今约2.7亿年~0.65亿年),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特别是爬行动物。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特别是爬行动物,不仅占据了陆地,而且统治了天空和海洋。
到了中生代(2.3亿年—6500万年间),是大型爬行类动物的时代,我们在动画片中看到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些熟悉的名字和那些称霸地球的恐龙就是这个时期的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美丽的菊石最为繁盛,而哺乳类动物才刚刚出现。新生代时期(距今约6500万~1万年),哺乳动物成为地球的主角,被称为“哺乳动物的黄金时代”。临夏发现的巨鬣狗、和政羊、铲齿象是典型代表。
甘肃曾经是一个恐龙称霸的王国。
甘肃各地发现的恐龙化石和足印,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甘肃从河西到陇东地区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特别是兰州盆地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刘家峡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和政县众多的古生物化石等等,都创下独一无二的国内外记录。那时的甘肃拥有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形态各异的恐龙,是一个丰富多采的恐龙王国。
兰州海石湾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长22米,颈长9米,高近4米,体重活着的时候约40—50吨,生活时代为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龙。
兰州盆地发现的兰州龙牙齿巨大,单个牙齿最大的7.5厘米宽、14厘米长,下颌就有1米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牙齿最大的。肃北发现的鹦鹉嘴龙是鸟龙中一支特殊类型的小型恐龙,用两足行走,体长约1米左右,是我国最早发现和记录的鹦鹉嘴龙。玉门发现的生活在约1.1亿年前的甘肃鸟化石,是我国第一件终生代鸟类化石,这种有翅的鸟能像鸭子一样潜水。这一发现填补了鸟类进化史的空白,也为现代鸟类来自水生的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
和政及兰州发现的剑齿象,它那长长的象牙有3米多长,身高4米,身长8米,人的个头和剑齿象相比多么渺小呀!
当我们走进和政“古生物化石馆”,就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幅幅亿万年前地球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自然风貌映入眼帘。那我们不太注意的蕨类植物化石,在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碳纪遍布全球,形成了茂盛的蕨类森林,而在这样的森林及沼泽里,生活着由原始鱼类爬向陆地进化而成的两栖动物,最使人惊叹的是,在馆里收集的剑齿象系列化石标本,由小到大、由幼到壮,它们真实地记述了剑齿象成长的生动故事。
我们的世界充满惊奇,从原始的蛮荒,经过无数的年代,生命经历了严酷的考验。
自然界简单的生命形式演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植物和动物,重大的气候变化曾经威胁到所有生命形式的存在,但生命延续了下来。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