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亮点聚焦 >  维胜话陇原(三十八)——四海九州皆禹足
维胜话陇原(三十八)——四海九州皆禹足

维胜话陇原(三十八)——四海九州皆禹足

科普新天地 2021-08-27



《王维胜话陇原》第三十八篇

四海九州皆禹足

王维胜

 

力平水土势回天,

功业三千五百年。

四海九州皆禹足,

独留陵寐越山边。

这是宋代诗人宋无创作的《大禹祠》,诗词大意是这样的,大禹力挽狂澜整治水土终将水患解决他的功业到现今为止有三千五百年之久了。四海九州的土地上都是大禹的后代,却只留下大禹自己的陵墓长久孤零的在山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

 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亲鲧,被帝尧封于,为伯爵,世称崇伯鲧“崇伯”。

有莘氏之女脩已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 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夏朝建立之后,九州稳定,四海升平,赋税既定,万国遵从,百姓有九年的储备,国家有三十年的积蓄,朝廷和百姓都日益富庶。

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从此九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传国重器。人们高兴地说,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 魑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因为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就是现在今浙江绍兴市的茅山,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山上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如果你行走在我们临夏的这片土地上,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的两个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遗迹与传说,这两个人,一个叫禹王,一个叫二郎

我们在许多乡村,甚至大山中,能看到听到关于禹王遗址

比如说禹王庙禹王石、大禹斩蛟崖、骆驼石、天下第一石崖、斧凿之痕等等遗址和建筑,河州被称为大禹导河之州,大禹治水的源头。

而乡村中的二郎庙更多,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概有十多座,比如临夏县沙塄沟村二社二郎庙临夏县尹集镇老虎山村三龙山二郎庙临夏县土桥镇大鲁村大鲁家二郎庙临夏县大鲁村余四社余王二郎庙临夏县路盘乡永胜尕村上刘排二郎庙和政县达浪乡杜家崖村二郎岗庙和政县三十里铺镇南阳山村韩沙二郎庙永靖县太极镇中庄村中庄二郎观临夏县大庙山以及龙首山二圣宫

大家注意了没有,非常有趣的是大禹和二郎这两个人都跟水有关。

为什么甘肃十四个市州中只有临夏大禹和二郎传说多,古迹多?原因是水。

临夏的特点,面积小,全省除嘉峪关小只有四个乡外,临夏面积最小。8169平方公里,跟甘南夏河县差不多。

临夏人口多,民族多。最重要的是水多。从全省来看,河西走廊是戈壁沙漠,缺水,陇东大的河流有渭水,量不大,只有临夏水多。

八十年代以前,黄河刘家峡水电站中国、亚洲建造出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在中国,乃至世界水电史上,刘家峡水电站都是一个传奇的名字它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工程它一年的发电量超过建国前整个国家的发电量

它曾被当时外国专家断言为中国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是当时关乎共和国命运的156项工程之一,是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是共和国水电面向世界亮出的第一张名片”。 

临夏水多,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指刘家峡水库面积达到130多平方公里,它是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除了刘家峡水库外,还有炳灵峡、盐锅峡、八盘三座水库,水面面积也很大。二指河流多,黄河流经临夏州境内达103公里,黄河一级支流有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有黄河三级以上支流30多条。

我们知道,我们的母亲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它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临夏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州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一句话,临夏水多,占了全省可利用水域面积的70%左右。

水多是好事,也有不好的事,水灾多。

水灾多,治水就成了头等大事,因此就产生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王维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奖入围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黄蜡烛》、《双城》、《打马走过草地》、《花儿》;传记《胡廷珍传奇》、《马殿选传奇》;大型旅游散文集《寻古探幽览胜》;网络小说《王维胜揭秘马仲英》。曾获《小说选刊》笔会奖、黄河文学获、敦煌文艺奖等多种奖项。长篇小说《花儿》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第八届敦煌文艺奖。



主 编:陈华、凌峰

副主编:牛占虎、鲁世发、郗建农

编 审:牛占虎、陈南海

编 辑:癿倩倩、陈亮、魏丁丁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