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夜读·遇见北海】秋探涠洲岛
【夜读·遇见北海】秋探涠洲岛

【夜读·遇见北海】秋探涠洲岛

北海日报 2023-11-15

图片
图片


秋探涠洲岛

◎林巧云

图片


       


                                                                                                                                                                           秋日涠洲  冯国庆 摄


早就听说涠洲岛了,在描绘者的嘴里它是神秘而靓丽的,这就撩起了我的兴趣,心想一定得找个时间去看看。于是,在一个秋日的早上,几个朋友一起直奔北海。


轮船载着我们往涠洲岛的方向前行。前行间,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的脸,清爽、惬意;海浪一阵一阵扑打着船帮,欢快、调皮。湛蓝的海水映衬着蔚蓝的天,真可谓是水天一色。谈笑欣赏间,船就把我们载到了目的地。


涠洲岛与北海银滩隔海相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


岛上气候宜人,绿荫掩映,壁陡洞幽,礁怪岩奇,沙黄浪碧。岛上最奇特的景观是海蚀、海积和溶岩。摄影家和画家们一踏上岛就四处搜寻心中的目标,然后迫不及待地扛起相机、支起画板抓拍和勾勒岛中之魂。


在五彩滩,我们见到了海蚀后的崖壁和礁石,它们虽然经过海水与巨浪千百年的侵蚀和撞击,但似乎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表面还是那么平滑整齐,平整得像是被切割的一样。坚韧的岩石有着层层叠叠的横纹,好像是叠加上去的,很奇特。而火山岩的景观也抢眼,红色的火山岩像是刚刚才喷发的。


                                                                                                                                                         岁月痕迹   邱家忠 摄


当热辣辣的太阳光束照在“火山口地质公园”这几个字时,我们马上就联想到了“火热”,顷刻间浑身上下都热了起来。可一进到公园,清爽湿润的凉风一阵阵往我们的脸上和身上扑来,瞬间,透心的凉传遍全身。清新的空气接连不断地从墨绿的树丛中沁出,然后携带着花草树木那特有的香味往我们的鼻子里钻,馥郁而清淡。我们于是就贪婪地将它们全吸进了肺里。


公园深处,一尊明代剧作家、诗人汤显祖的雕像背靠绿树繁花。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被贬谪赴任徐闻县典史,游览涠洲岛后留下一首诗《阳江避热入海,至涠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其诗云:“……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为映吴梅福,回看汉孟尝。弄绡殊有泣,盘露滴君裳。”


涠洲岛上汤显祖雕像。吴杰 摄


从诗中的描述来看,汤显祖是从海上来看涠洲景色的。在明代,涠洲岛就是一个人群聚居的地方,当时涠洲已具一定的开发程度。


铺有鹅卵石的小路弯弯曲曲向没有尽头的树海延伸,我们也蜿蜒地在树海中穿梭。我们留恋公园旖旎的风光,搜寻火山口喷发时的迹象,惊奇一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岩石奇观和海蚀海积地貌,新奇地追寻着新景点,不知不觉,时间流逝。


一座全部用涠洲岛上的珊瑚、岩石等材料建成的天主教堂,在我们面前出现了。这座哥特式的教堂坐落在盛塘村,是1863年前后建成的,建筑运用周密的力学设计,风格独特。钟楼的大钟铸有各种经文和花纹,早中晚三次报时,钟声洪亮,全岛都可以听见。教堂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依然色彩鲜艳,依然坚固如初。那天教堂正好有一对新人举办婚礼,我们有幸目睹了以往只在电影电视上看到的教堂婚礼。教堂婚礼虽然没有酒店婚礼那么热闹,但神圣而恬静。


接着,我们游览了芝麻滩。在芝麻滩,我们看到很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珊瑚石,这些被风化了的珊瑚虽然已失去原有的色彩和光鲜,但另有一番风味,远久而沉寂。大大小小的珊瑚石布满沙滩,远远看去,孔孔相连,真的像芝麻。


随后,我们还到憨态可掬的猪仔岭、栩栩如生的鳄鱼石、泉水叮咚的滴水岩等景点走了一周。同时还领略了岛上的古朴民风,感受了岛民的热情好客,见证了岛民的勤劳淳朴。我们所到之处,所看之景,所听之音,都让人发古人之幽思,叹大自然之神奇。难怪当年汤显祖游涠洲岛时写下了“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的诗句。


海岛之夜,海风阵阵撩拨着农家宾馆那素净的窗帘,应是睡眠最深沉的时刻,画家和摄影家们却已蹑手蹑脚出门去,准备拍摄初升的太阳了。


(《北海日报》2023年11月8日第07版)



微信订阅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