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民族日报 2021-07-06
7月6日上午,“临夏巨犀”命名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举行。州委书记郭鹤立出席仪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主持新闻发布会,并与州委书记郭鹤立一同为临夏巨犀化石命名揭牌,州政协副主席、和政县委书记李国辉致辞。
据了解,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领导的中美合作团队,于今年6月最新完成对采自我州渐新世晚期2650万年前地层中、一具长度超过1米的完整头骨化石的研究,发现该化石为巨犀的一个新种,并命名为“临夏巨犀”,是目前发现的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据介绍,巨犀有6个不同的属,其中,巨犀属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巨犀,从东亚远至东欧。临夏巨犀也属于巨犀属。与临夏巨犀伴生的动物群指示,中国西北地区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开阔疏林地带。而临夏巨犀比巨犀属的其他种更进步,其体型更大,更深的鼻切迹指示它有一个发达的软鼻,更高大的枕髁显示出对长颈之上更大头骨的强力支撑。
距今约3000万年前,临夏盆地曾是古动物的伊甸园,这里温暖湿润、水草丰沛、河流纵横,大量的史前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过,因此出土了大量的史前生物化石。临夏巨犀化石无疑成为了我州古动物化石标本中最具有珍藏、展览及科研科普价值的珍藏品。
临夏巨犀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州古动物化石品牌,更为我州助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旅首位产业,打开了一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