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 科普新天地,今天是: 农历:
甘肃生态环境 2023-07-02
6月30日上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3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王涛出席发布会,向媒体记者介绍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处长杜海平主持。
主持人杜海平: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生态环境厅2023年第6次新闻发布会。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我们邀请到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王涛同志。他将向大家介绍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省市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我先通报下2023年5月份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情况。
2023年5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55微克/立方米;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8.7%。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94.6%,劣Ⅴ类水体比例为1.4%;剔除本底影响后,32个地级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
下面,请王涛同志介绍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关情况。
王 涛: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去年以来全省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关情况。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紧盯黄河、长江、西北诸河等重点流域和祖厉河、马莲河、散渡河等脆弱河流,以及部分断面持续超标、个别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污等突出问题,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动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强力推动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向好,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全省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71个,比例达到95.9%,水质优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断面68个,比例达到91.9%,劣Ⅴ类水体断面2个,比例为2.7%。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目标。黄河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西北诸河和长江流域国控断面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水体。我省嘉峪关市、张掖市、金昌市多次进入全国地级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城市名单。
一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方立法和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基本摸清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底数。第一批兰州、白银、临夏3个市州正在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沿黄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和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分别达到97%、93%和97%以上。实施“黄河清废”行动,整治问题点位125个。集中力量抓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2021年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省11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完成整改7个。与相邻4省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获得财政部、生态环境部2000万元奖励。
二是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出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稳步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档案规范化管理和健全完善工作。出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边界数据采集规范》,完成全省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信息校正核准。开展刘家峡、九甸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武威市率先开展水源地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全省12个地级城市以及兰州新区、临夏市、合作市均达到“双水源”供水条件,30个县区达到“双水源”供水条件。县级及以上和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全省918个千人以上供水规模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07个完成水源保护区划定。
三是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持续巩固
印发实施《甘肃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甘肃省“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组织开展2022年城市黑臭水体专项行动,完成地级城市和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兰州、平凉、天水和张掖4市18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并达到长治久清等级,城市建成区内无新增黑臭水体,其他地级城市和5个县级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均未发现黑臭水体。
四是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成效显著
2022年,我省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奖励1.11亿元,奖励资金数额在沿黄九省区排名第一;争取国家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7亿元,含奖励资金7691万元(包括审计和监督检查奖励318万元、预算执行奖励2469万元、环境改善成效和日常管理奖励4904万元),这也是全国唯一获得三项奖励且奖励资金数额最高的省份。嘉峪关市入围全国2021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9个城市,获得3000万元奖励资金。张掖、白银列入全国第一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石羊河(武威段)成功入选全国18个美丽河湖案例。
2023年工作考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历史背景、自然本底、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重,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强度高,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压力依然较大;部分区域污染问题严重,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部分断面环境质量反弹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7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是稳步开展重点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印发实施《甘肃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调查监测,掌握水生态状况及变化趋势,识别水生态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并推动整改。开展黄河干流兰州段水生生物调查与评估,探索重要水体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方法。深入打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结合我省黄河、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围绕我省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实际,组织开展河流生态保护治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风险防控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集中解决我省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组织开展生态脆弱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功能,实现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在巩固石羊河美丽河湖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张掖黑河等5条河流美丽河湖创建工作。
二是着力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坚决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巩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成果,持续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动刘家峡、九甸峡等跨区联片供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建立联保共治机制。指导市州建立健全县级以上和“千吨万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档案,完成“千吨万人”乡镇级集中饮用水保护区矢量信息校准,集中开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勘界立标和问题整治,进一步提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是深化排污口监督管理改革。认真落实《甘肃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内陆河、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切实加强入河排污口审批管理,统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企业发展,特别是精准评估流域水生态环境容量,无缝衔接环境质量、总量减排管控目标和经济发展、项目落地,科学设置、依法审批、规范管理入河排污口。对各地排污口审批工作开展现场核查,随机检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设置审批备案情况。
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在继续推动张掖、白银加快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进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最新工作要求,组织各地继续申报2023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争取更多市州纳入国家试点范围。同时,对张掖、白银试点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探索有益做法,凝练工作经验,争取在试点中树立甘肃实践和工作标准,并推广应用。
五是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组织开展2023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发现问题、分清责任、跟踪督办,持续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按季度开展水质交叉监测,对水质出现反弹的市州进行通报预警。在继续开展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同时,分步推进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积极探索在农村地区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摸清底数,有序整治。
六是切实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管理。组织开展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专项检查,摸清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现状,对存在的问题集中整治。加强对纳管企业、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执法,督促落实排污单位按证排污主体责任,对污染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自行监测的规范性。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情况督导调研,对沿黄各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专项整治,特别是拖带工业企业或园区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严肃查处超标排放、偷排偷放、伪造或篡改监测数据、使用违规药剂或干扰剂、不正常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
七是不断规范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管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和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脆弱河流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水环境质量管控等重点任务,按照问题导向、合理可行、绩效明确、成熟度高的要求,结合EOD试点项目和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谋划提炼、申报推荐一批环境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按进度完成2023年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中央和省级入库审核。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对存在资金挪用、进展滞后、长期未验收的项目进行通报,对长期存在问题的将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在资金分配时,对水生态环境质量反弹恶化、涉水污染源监管不到位以及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推进不力的市州视情扣减。谢谢大家。
杜海平:感谢王涛同志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甘肃日报记者:2023年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什么态势,请谈谈具体情况?
王 涛:感谢您的提问。1-5月,全省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69个断面平均水质达 到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3.2%,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2.7%,较去年同期持平,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另外,定西市散渡河小河口村断面(目标水质2025年消劣)平均水质虽仍为劣Ⅴ类,但污染物超标浓度有所下降,且5月单月水质已经达到Ⅴ类,实现单月消劣。
针对枯水期水环境质量出现超标反弹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水质目标管控,全省水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一是切实加强水生态环境管理。组织对全省重点流域水质情况进行调度,开展现场溯源、分析研判,向各市州政府印发月度水环境质量状况通报函、加强枯水期地表水环境污染管控和风险防范的函,召开全省水环境形势分析调度会,通报全省水环境质量超标情况,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多次赴天水、定西等地,督促地方尽快落实“查、测、溯、治”措施,解决污水处理设施超标问题,强化枯水期、汛期水环境质量管控,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督促指导定西市政府编制《散渡河小河口村断面消劣方案》,组织开展消劣行动。对持续超标的伯阳、太碌和小河口村断面的责任市州天水、定西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二是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污染防治。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对接湟水河上游水质管控事宜。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调查研究。持续督导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污染防治类问题整改,针对整改逾期问题,向相关市州党委政府致函,督导推动有关问题整改。赴相关市州开展督导,组织专家开展现场帮扶。对达到销号条件的问题集中审核、现场验收、网上公示。2021年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11个污染防治类问题已整改完成7个,2022年国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8个污染防治类问题正按时序进度稳步整改。
三是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组织完成2022年度全省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和基础信息调查,制定实施《甘肃省“十四五”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分报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穿越审批工作,妥善处理天陇铁路穿越天水东部水源地项目审批事宜。组织相关市州共同研究推进刘家峡水源地、九甸峡水源地生态补偿以及渭河流域、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积极推动兰州市刘家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协调兰州市、临夏州政府签订《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就两地政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分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整治、逐步实施生态补偿等事宜达成阶段性工作意见。
四是探索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多次赴生态环境部沟通衔接,指导全省各市州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有62个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水污染防治项目推荐至生态环境部进行入库审核。切实加强黑臭水体管控力度,按季度开展18条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工作,联合省住建厅对2023年一季度城市黑臭水体水质监测情况进行通报。按周对张掖市、白银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张掖市因水环境质量优良、资金执行率高,被国务院评为2022年度生态环境领域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谢谢。
央广网记者: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决扛牢上游责任,作出上游贡献。请问省生态环境厅在担起黄河流域上游责任、抓好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 涛: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以赴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
一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持续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由集中整改向常态化监管转变,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连续6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自查问题整改完成率98.97%。2市5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4地被命名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威市石羊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8个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名单。切实强化污染防治管控,截至2022年底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均完成国家年度目标任务。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113项整改任务已完成110项。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立案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776件。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总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
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启动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立法工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污染现状调查以及入河排污口排查试点,下达49.37亿元,实施91个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推动沿黄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黄河流域9个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达到了长制久清目标。完成黄河流域9座尾矿库污染治理。组织对黄河流域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指导兰州市成功申报纳入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持续推动兰州低碳城市和庆阳(西峰区)、白银2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助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张网”,将沿黄流域划定513个环境管控单元,与相邻5省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争取中央资金2000万元,省级安排奖补资金1.6亿元,推进黄河干流、黑河、石羊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黄河流域甘肃境内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靓丽名片。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新局面。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环保工程,配套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人居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持续向好,连续两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截至2022年底,全省地级城市PM2.5浓度为26μg/m3,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90.2%,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断面比例为95.9%,土壤环境安全总体可控,4项主要污染物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好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强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美丽甘肃建设。谢谢。
新甘肃记者:近几年,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交出靓丽成绩单,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王 涛: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全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嘉峪关市、张掖市推动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成效明显,分别获得国家2021、2022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一是建机制,促“常抓长治”。制定出台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运行水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和预警督办工作机制,对水环境质量恶化及不达标、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的市州按月预警通报;对超标严重的现场督导检查,督促落实“查、测、溯、治”措施;对连续超标3个月以上的断面责任市州开展约谈,对约谈后仍不整改的按程序开展督察,持续推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2021年嘉峪关市国家地表水断面考核位居全国第二;2022年张掖市国家地表水断面考核位居全国第二,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列;2023年1季度,国家地表水断面考核张掖、金昌、武威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十九、第二十。
二是强统筹,促“重点突破”。推动提升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水平。开展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实施黄河干流以及马莲河、葫芦河、祖厉河、散渡河等主要支流综合治理,推进黑河、疏勒河、金川河等良好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化与陕西、青海、四川、内蒙古等省(区)流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落实甘青两省《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行动计划》,推进省际和省内重点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嘉峪关市完成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多次提标改造,实施酒钢公司水资源循环化利用、酚氰废水达标处理回用等项目,建成区内污水管网体系完善,工业园区废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酒钢冶金厂区废水实现“近零”排放,城镇生活废水全部再生用于城市景观带和防风林带绿化。张掖市六县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8%以上。12个全国重点镇均建成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6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实现园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656个规模化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成粪污处理设施、粪污处理率100%,837个行政村中385个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占比达41.5%,远高于全省24.15%的平均水平。
三是强支持,促“整体改善”。指导市州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与生态环境部沟通衔接,2022年获取奖励资金11148万元,数额位于黄河流域九省区第一。指导做好市州中央水污染防治项目谋划、申报、实施,定期开展调度、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督办预警,强化项目管理和绩效监督,推动重点流域项目落实见效。嘉峪关市累计投资12.8亿元对讨赖河进行综合治理,全面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和周边水环境问题排查,杜绝入河排污口,实现水环境全过程精准监管。督促酒钢公司积极开展讨赖河过境河流治理,投入6000多万元实施镜铁山矿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优化改造,外排水量和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张掖市投入7.3亿元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措施,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98%以上,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构建“一区两片、辐射周边、统一监管、统筹调度”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格局,工业冷却、城市绿化、农林灌溉、景观环境等领域广泛使用再生水。2022年再生水利用率达43.85%,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谢谢。
杜海平: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一篇:无